60年来,一代代大漠航天人完成了从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第一次导弹原子弹“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到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第一艘载人飞船到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
6月23日,市纪委监委党总支开展“学习航天精神,锻造纪检铁军”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东风航天城参观学习,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深切缅怀为航天科技事业忠诚奉献、英勇献身的英雄前辈、革命先烈。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因为承担着我国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被称为中国人迈向太空的起点,在距离载人航天发射塔架几公里的地方,却有这样一个安静的角落,700多位曾经的航天工作者长眠于此,这就是东风烈士陵园。
全体党员为聂荣臻将军敬献花篮
市纪委监委党总支全体党员首先来到了烈士陵园聂荣臻将军墓下,为聂荣臻将军敬献花篮,并瞻仰了为祖国航天事业逝去的英烈。矗立在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思绪被带回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全体党员干部瞻仰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这座陵园里,安葬着13位共和国的将军。他们走过之地,德音流千里;他们奋斗之业,功名重泰山。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最早说出这句豪迈悲壮的话的,是曾经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孙继先。穿越二十余年的炮火硝烟,他从参加宁都起义的二等兵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中将,到临危受命,组建导弹试验部队,在戈壁荒滩上创建中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他率领开创者们以“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豪迈气概,向国防现代化进军,用坚实的足迹书写了铭记史册的人生。
“这是我第一次来东风航天城,以前在电视上看直播,只知道飞船发射的壮观场景,对航天史一点没有了解,这次党总支组织我们到这里学习意义深远,我对长眠在这里的革命先烈充满崇敬之情,我想只有不惧怕承担,不害怕牺牲,有民族的信仰,才会取得最激动人心的成功。”一名党员感慨地说。
“这是军人应该做的”。
“1966年10月27日,中国进行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的发射。可是成功的背后,担负这次‘两弹结合’试验发射任务的‘七勇士’在许多人都撤离的情况下,平静地走向离发射工位只有一百多米的地下控制室。他们向组织写了决心书,在后人看来,这实际上是7份‘遗书’。7个人喊出了同一个声音—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火箭旁!”讲解员详细介绍着。
在控制室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执行发射任务的“七勇士”的身影,一幅幅英勇的画面清晰地从眼前浮过。
“两弹结合”试验七勇士当中,唯一不是共产党员的徐虹,他当时最大愿望就是一旦牺牲后能被追认为党员。1968年,郑州人徐虹从部队转业,他从没向家人、同事,提起过自己服役的经历。由于保密需要,徐虹的二等功证书上也没有注明立功缘由。直到2006年8月25日,寻找“七勇士之一”徐虹的报道,才揭开他坚守了40年的秘密。而他却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都是军人应该做的!”
“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这时我们听到一名党员同志这样的感概。
“以不懈奋斗的精神铸就民族飞天梦”。
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两弹一星”发射纪录片
支部全体党员在“两弹一星”纪念馆观看纪录片后,来到了东方红卫星发射旧址,缅怀老一辈航天人的丰功伟绩。
略显陈旧的火箭发射塔架由远及近,渐渐变大。“到了,到了!”年轻的党员看着车窗外的“中国第一卫星发射场”石碑激动地说道。
全体党员干部在东方红卫星发射旧址重温入党誓词
一下车,同志们就来到锈迹斑斑的发射塔架旁,仔细观察塔架主体、工作平台、加注消防供气管道等设备。许多第一次来此处参观年轻党员,拿着相机四处拍照,认真记录下老一辈航天人奋斗过的地方。
在航天员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支部党员先后参观了载人航天工程展览馆和航天员训练中心。大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返回舱、轨道舱、宇航服、新一代运载火箭、航天飞行模拟器、空间科学试验装置等。并近距离参观神舟系列发射塔、走进航天课堂,详细讲解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卫星发射原理、火箭的组成、神舟系列发射塔等内容,每一个党员以认真研学的态度学习记录着。
全体党员在神州系列发射塔下合影留念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几代航天人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们深感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一直体现在每一个航天员的身上。
“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创造出辉煌成绩。如今,我的工作生活条件比先辈们好很多,没有理由不努力”。一位党员这样感慨说。(李婷婷)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