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大凡与人情不近,即行能卓越,道之贼也。圣人之道,人情而已。人情天下古今所同,圣人惧其肆,特为之立中以防之,故民易从。有乱道者从而矫之,为天下古今所难为之事,以为名高,无识者相与骇异之,崇奖之,以率天下。不知凡于人情不近者,皆道之贼也。故立法不可太激,制礼不可太严,责人不可太尽。
——明•吕坤 《呻吟语》
【深意浅说】
大意是说,为官从政,所从事的治理工作,主要是要顺乎人情,按照百姓普遍的欲望诉求,进行治理。不近人情,凡事与人情对着干,并不符合圣人的治理之道。不近人情的施政措施都是治理的大敌,符合人情的治理,立法、制礼、责人都要从符合人情人性的角度出发。
那什么是人情?人情就是人性,是人们正常的欲望和感情。人的欲望和感情是复杂的、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人们的欲望、追求和情感取向,在特定时期总是有最大公约数,有共同取向的。喜欢活着而厌恶死亡,喜欢安逸而厌恶劳苦,希望被尊重而不愿意被凌辱,希望被爱而不愿意被恨,希望物质生活好一些,希望亲人平安健康,这些情感和欲望都是普遍的、大致差不多的。
好的治理,就是尊重和顺应这种人情,帮助人们实现这种人情。《诗经》有“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古代称地方官为父母官,是人民父母,其原因就在于与人民同好恶。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评价管子:“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与俗同好恶,就是与老百姓有一样的好恶,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俗之所欲,就是老百姓的欲望,老百姓所希望的事情,也就是人情。对于老百姓希望的事情,管子就努力去实现,而对于老百姓特别厌恶的东西,就竭力去消灭。齐国实现大治。
孟子说“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有共同欲望和追求的国家会胜出,也就是上面的统治者能够顺应百姓的希望和追求,顺应人情,这样的国家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这种上下同欲、顺应人情的思想,在后世中国得到普遍的认同。不少官箴书都强调这种思想。明代杨昱在《牧鉴》中说:“或问临民,程子曰:‘使民得各输其情’。”人们向理学家程颐求教如何治理,程颐回答,让老百姓各自按照自己的人情行事就可以了。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于人的欲望情感是非常警惕的,但程颐却认为只要顺应民意民情,就能够治理。
明朝的陈子龙在《明经世文编》中说,“同民之欲者,民共乐之,专民之欲者,民共夺之”。治理者如果不与民同乐,不尊重遵从民意民情,就会被老百姓推翻。而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并不尊重民意遵从民情,故意与百姓的愿望情感欲求对着干,激起百姓反感和抗拒,造成颠覆性事件。
“圣人之道,人情而已”,这是进行治理的基础和前提。用今天的话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情,不是指具体治理中优亲厚友、徇私枉法等等以原则作人情交易,这种人情世故反而是需要警惕的。
(梁发芾)
【人间草木】
名称:管鞘当归
分布:陇南、甘南
简介:管鞘当归,多年生草本。花期7-8月,果期8-9月。有一定药用功效。植株形态优美,在自然环境中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