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拈起球子,问僧云:‘那个何似遮个?’对云:‘不似。’师云:‘什么处见那个,便道不似?’僧云:‘若问某见处,和尚放下手中物。’师云:‘许尔具一只眼。’”遮个:指示代词,即“这个”。那个:指示代词,此处实无所指。唐代普愿禅师拿起一只小球,问僧人说:“那个像不像这个?”僧人回答说:“不像。”禅师又问:“什么地方看到过那个,就说不像?”僧人说:“如问我什么地方看到那个,就请和尚放下手中的这个。”禅师说:“可以承认你已经具备了一只眼了。”
“只眼”也叫做“天眼”,或“第三只眼”,竖在额头中间,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一种境界,象征开悟和智慧。拥有天眼的人,具有超越肉眼的能力,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后以“独具只眼”比喻眼光独特或见解独到。杨万里诗《送彭元忠县丞北归》:“学诗初学陈后山,霜皮脱尽山骨寒。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有一句名人名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独到的观察能力,如果不能从习常所见中看到常人之所未见,也许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家,或者至少他的作品就不会为人所称道。
看问题,能不能看穿假象,能不能看到本质,能不能看到发展趋势,是考察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关键所在。看人也一样,能不能通过一言一语知其所思所想,能不能通过一举一动知其所谋所图,是考察一个人认识能力的核心所在。
伯乐相千里马,所见不在皮毛;扁鹊见蔡桓公,所见不在当下。如果以为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那就很容易被蒙蔽;如果以为听到了什么就是什么,那就很容易被欺骗。弄虚作假者、坑蒙拐骗者,以及阿谀奉承者、投机钻营者,所有的伎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掩人耳目。
没有人会送给你一双火眼金睛,自己的眼光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常春藤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
简介:常春藤,常绿攀援灌木。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全株药用,有舒筋散风之效,茎叶捣碎治衄血,也可治痛疽或其他初起肿毒。枝叶供观赏用,还可净化室内空气、吸收苯、甲醛等有害气体。茎叶含鞣酸,可提制栲胶。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