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西晋时,晋安帝欲革除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离广州三十里地的石门,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名字却叫“贪泉”。当地传说,即使清廉之士,一饮此水,就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吴隐之不信邪,《晋书•吴隐之传》:“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吴隐之到了广州后,对亲人说:“不见泉水也可以产生贪欲,让自己的心志不乱才是不贪的关键。为什么越过五岭就会丧失清廉呢,我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于是,他专门到贪泉,舀起一勺泉水喝了。
为此,他还赋诗一首以明志:“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歃,用嘴吸,饮。夷齐,指伯夷、叔齐,商代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以“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而被公认为抱节守志、清正廉明的道德典范。吴隐之诗的大意是:古人说贪泉里的水,一饮就会心生贪欲。但若让伯夷、叔齐喝了,他们照样不变清廉之心。
事实也是如此,吴隐之在广州时,更加砥砺清廉的操守。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给外库办理,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却始终没有改变。可见,只要持节守正,心无贪念,“贪泉”之水并不会使人贪得无厌。后世即以“贪泉酌饮”为典,喻行为光明正大,节操坚定不移。白居易诗《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是贪是廉,不取决于“贪泉”“廉泉”,而取决于人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真正的清廉之士,在于其坚贞的信念、高尚的人格,在于其能守得住当初的承诺,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明代诗人张好宁有《廉泉》一首:“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贪泉”使人贪,不过是贪者的一种借口而已;“廉泉”使人廉,也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黄刺玫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定西、临夏、兰州、白银、陇东
简介:黄刺玫,直立灌木。花期4-6月,果期7-8月。早春繁花满枝,花期较长,颜色鲜艳,颇为美观,适合庭园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用作香料或泡茶。果实酸甜可口,可以食用或用来酿酒、制果酱。花、果亦可药用,有活血舒筋、调经、健脾、祛湿利尿、消肿等效用。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