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即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他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凡事都要经过多次考虑才做决定,人们都说他是“三思而后行”。孔子和季文子不是同时代的人,季文子死后十多年,孔子才出生,所以说是“孔子闻之”。孔子并不赞成季文子这种过于谨慎的态度,所以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孔子说季文子“再,其可矣”,是因为季文子本就严谨审慎、缜密周详,“再思”就可以了。言外之意是,一般人“三思”也没有季文子的“再思”想得全面,想得深刻。从这个角度上说,“再,斯可矣”也可以视为对季文子的称许之词。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孔子也可能只想指出季文子“三思”可能导致的“过虑”之弊。后世则以“三思而行”为典,指解决问题、谋划事情要反复考虑之后再行动,常用来形容行事谨慎。关汉卿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你如今年纪小哩,我与你慢慢地别寻个姻配。”
什么是“三思”呢?有学者认为,“三思”即思其始、思其中、思其终。最普遍的观点是,三为概数,言其多,“三思”就是想了又想。遇事多加考虑,总是好的。是非问题要考虑,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利害问题要考虑,这样做有什么利有什么害,那样做有什么利有什么害;取舍问题要考虑,怎样做是利益最大化,怎样做是趋小利而贻大害。知道是非很重要,知道“是是”而“非非”更重要;知道利害很重要,知道趋利而避害最重要。
思考不能靠灵机一动,也不能靠灵光一闪。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常识的积累,没有见识的积累,就是把脑袋想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思是为了行,三思而行是为了行稳致远。如果只有想法而没有办法,只有奇思妙想而没有扎实行动,思考也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意义。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水榆花楸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平凉
简介:水榆花楸,乔木。花期5月,果期8-9月。树形优美,花朵洁白,秋季叶片转变成猩红色,为美丽观赏树种。木材坚硬,纹理细腻,适合制作高档家具、雕刻工艺品。树皮可作染料,纤维供造纸原料。果实可食用及酿酒,也可入药,具有健胃补虚、清肺止咳的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