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禘(dì),古代帝王祭天祭祖的典礼。示,同“视”。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礼的制度。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于治理天下,会像看这里的东西一样容易吧!”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禘礼是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鲁国举行禘礼,在孔子看来是完全不应该的。这一点,孔子不想明白地给“或人”指出来,只得说“不知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而已。朱熹《论语集注》:“先王报本追远之意,莫深于褅。非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于此,非或人之所及也。而不王不禘之法,又鲁之所当讳者,故以‘不知’答之。”意思是,先王报答本源、追慕远祖的情意,没有比褅礼更深厚的。假如不是极端的仁爱、孝顺、虔诚、恭敬,不足以举行褅礼,这一点,不是询问褅礼的那个人所能懂的。而不是王者不得行褅礼的制度,又是孔子为鲁国所讳言的,所以才用“不知”来回答。
孔子为什么要“指其掌”呢?何晏《论语集解》引东汉经学家包咸的话说:“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了者,明了也。有多明了呢,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心里给人看一样明了。后世即以“了若指掌”为典,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或对情况掌握得十分透彻。明人张元凯《览古诗十首》其四:“揣摩天下事,了若指掌明。”
世间万物,人间万事,纷繁复杂,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无所不通。但每个人所接触的、所关心的、所专注的具体的事,具体的物,则应该知根知底,知来知往。谋划工作,必须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心中有数;处理问题,应该对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了然于胸。如此,才能心手相应,事半功倍。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蔓黄芪
分布:兰州、陇南、天水、甘南、定西、白银、陇东、武威
简介:蔓黄芪,多年生草本。花期6-8月,果期8-10月。种子入药,称沙苑子或潼蒺藜,有补肾固精、清肝明目之效。全株可作绿肥、饲料。根系发达,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