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画家叫张僧繇。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意思是,张僧繇奉梁武帝之命,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都没有画眼睛,他经常说:“画上眼睛,就飞走了。”人们都以为他在胡说八道,觉得荒唐可笑,所以一再要求他把眼睛画上。无奈,他只好为其中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但刚画上不大一会儿,雷电就冲破墙壁,画了眼睛的那两条龙乘云飞上了天,而那两条未画眼睛的龙仍然留在墙壁上。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它说明了什么呢?一,张僧繇画龙画得好,能把龙画得活灵活现;二,眼睛对龙来说非常重要,无之则静,有之则动;三,“点睛”之于“画龙”是鉴别一个画家优劣的关键一环,点睛而龙飞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后人即以“画龙点睛”为典,比喻写文章时要在关键处写出精彩语句,做事情时要在紧要处推出精彩举措。明人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鉴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
有道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对龙来说很重要,对人来说更是如此。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也有一个习惯,《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字长康,他认为,形体的美丑,与人的神韵无关;所画人物是否传神,关键在眼睛当中。所以,我们常常把文章的精妙之处、事情的出彩之处叫做“点睛之笔”。
精妙,不是华词丽句、高谈阔论;出彩,也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文章能娓娓道来就很好了,人一生能平平淡淡也不错了。一味想着“点睛之笔”,说不上“败笔”就出现了。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乌桕
分布:陇南
简介:乌桕,乔木。花期4-8月。根皮、树皮、叶药用,具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效。种子蜡质,可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子油可制油漆、油墨等。木材白色,坚硬,不翘不裂,纹理细致,可作车辆、家具和雕刻等用材。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经霜后丹红如火,十分美观,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美誉。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