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洁文化  >>  廉政文化  
抱关萧生 | 人各有志,各从其志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发布时间: 2025-06-28 分享+

        【说古道今】

        《汉书·萧望之传》记载:西汉大将军霍光秉政的时候,长史丙吉推荐了几个学识好的儒生去见霍光。这其中有两个人,一个叫王仲翁,一个叫萧望之。因为霍光曾被人行刺过,所以他的府邸戒备十分森严,不管官吏平民,要进门都得先脱了衣服搜身,然后由两个小吏挟持着才能进去。几个儒生都乖乖接受了检查,只有萧望之表示拒绝,他从小门退出来说:“我不想见大将军了。”官吏吵吵闹闹拉扯萧望之,霍光听到后,告诉官吏不要挟持他。萧望之到霍光面前对他说:“将军凭借您的功德辅佐年幼的皇帝,将要推行宏大的教化政策,以实现协调和平的治理,因此天下的士人都伸长脖颈踮起脚跟,争相亲身效力,辅佐高明的您。现在,要拜见您的士人却要脱衣搜身被挟持,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以表达对平民的敬意。”话虽说得很有道理,但听不听却由不得萧望之。结果,王仲翁等都因顺从而做了官,唯独萧望之没有得到任用。

        三年以后,王仲翁已升任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才做了个看门的小郎官。王仲翁出入前呼后拥,很是风光。“(仲翁)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录录者,平庸也;抱关者,守门也。王仲翁对萧望之说:“你不肯顺从听话,为何反而要来这里看大门?”萧望之只说了四个字:“各从其志。”后世即以“抱关萧生”为典,喻指不屈其节、守志不移的人。苏轼诗《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总有一些人愿意逆来顺受,习惯卑躬屈膝。其目的,或以人后之耻换取人前之风光,或以一时之辱换取一世之荣耀。其中充满了精明,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霍光后来失了势,王仲翁也受到了牵连,而萧望之却受到了器重。这不叫苍天有眼,也不叫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个时候,不知道王仲翁会不会悔不当初,但萧望之仍然可以只说四个字“各从其志”。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野鸦椿

        分布:陇南

        简介:野鸦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期5-6月,果期9-11月。秋季红果满枝,鲜艳夺目,观赏性极佳,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木材可制器具,果实及种子含油脂,可提取工业用油,用于制皂、润滑油。根及干果药用,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清廉雄关
公众号
清廉雄关
视频号
清廉雄关
抖音号
清廉雄关
快手号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

陇ICP备13000397号      甘公网安备6202010200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