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华佗,字元化,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三国志·华佗传》载:“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有一次,两位州官倪寻和李延,同时到华佗处就诊,而且两个人都是头痛发烧,病情完全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通导,李延应当发汗。”有人对他的施治办法提出诘难,华佗说:“倪寻外表健康,李延内脏健康,所以治疗措施也应不同。”于是就分别给他们不同的药,第二天两个人的病都好了。
人们讽刺庸医时,常常会说一句话:你有什么药,我就有什么病。华佗完全不一样,他会针对病人的不同症状,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施治措施,开具不同的药方。后人将此概括为“对症下药”,并以此为典,比喻针对问题所在,采取与之相应的处置措施。吴晗《多写一点杂文》:“我想,假如作家们能够多写一些杂文,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是能够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
对症下药的基本前提是:没有一种药啥病都可以治,也没有一种病啥药都可以治。诊断准确,才能准确用药;准确用药,才能药到病除。华佗就是这样。所以,很多病人康复以后,都喜欢给主治医生送一面锦旗,上书“华佗再世”或“元化重生”四个字,以表赞誉和谢意。医生们也愿意把这样的锦旗挂出来,以示医术高明。
身体上会出问题,精神上也会出问题。两个人都懒懒散散的,一个可能是无事可干,另一个则可能是有事不干;一个可能觉得啥都无所谓了,另一个则可能觉得啥都没意思了。一个人会出问题,一项工作也会出问题。同样是工作推不开,有的是因为能力问题,有的则是因为态度问题;有的是因为班子问题,有的则是因为团队问题。病与病不一样,问题与问题不一样,所以,就不能指望什么“一招鲜,吃遍天”。解决问题和看病一样,对症下药,才会见效。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结香
分布:兰州、天水、陇南均有栽培
简介:结香,落叶灌木。花期3-4月。花芳香,树形优美,常栽培供观赏。全株药用,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茎皮纤维可制高级纸及人造棉。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