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坚持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突出问题导向,以“小切口”监督护民利、解民忧、保民生,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市纪委监委先后5次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郊区工作办深入3个乡镇17个村,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情况现场督促调度,全面盘点“三资”管理工作,认真查漏补缺,重点解决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底数不清、合同不规范、交易不透明等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截至目前,我市三镇17个村均已开展土地流转合同清查,累计完成出租土地合同摸排87份150086亩,土地流转经营合同1421份19168.08亩。文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收回租金4083元。新城水利站水费专户已追回水费17680元,给予政务警告处分1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通报批评3人。
为进一步推动跟踪问效环节有效落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排查复核,确保问题改彻底改到位。
针对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和督导反馈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查找制度短板漏洞,不断完善制度机制,督促指导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嘉峪关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明确信息化录入、台账化管理、阳光化公示公开、动态预警处置4个方面的“三资”监管任务,梳理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主体责任清单15项、信息化填报清单28项、负面清单20项,重点依托“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进行动态预警,将大数据比对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实行“量化指标+性质判断”双维度监测,推动“三资”全覆盖录入、使用全覆盖审核、账目全程化公开、风险全流程预警,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共享和动态监控,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扎紧制度笼子,全面提升管理透明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嵌入日常监督,形成监督工作闭环,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守好管好用好农民的‘钱袋子’。”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李燕蓉)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