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意思是,国家没有九年的储备,可以说储备不足;没有六年的储备,可以说储备危急;没有三年的储备,可以说国家不成其为国家了。耕种三年,一定要有一年的余粮;耕种九年,一定要有三年的余粮。以三十年收入的平均数来编制预算,即使遇到大旱大涝的灾荒年份,老百姓也不至于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面带菜色。
积蓄需要途径,也需要方法。“九年之蓄”与“三十年之通”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此段之前,有“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句,元人陈澔(hào)注曰:“以三十年之通者,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盖每岁所入,均析为四而用其三,每年余一,则三年而余三,又足一岁之用矣,此所以三十年而有十年之余也。郑注以九年言之,盖积三十年内闰月当一岁也。一说,二十七年则有九年之余,言三十者,举成数也。”无论哪一说,意思都一样,就是要省吃节用,年年有余。
后世即以“九年之蓄”或“九年之储”为典,谓国家平时要有所积蓄,以备非常之需。《淮南子·主术训》:“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xù,同“蓄”),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cén,雨多成涝)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缺粮食时,可能想不到粮食有多重要;缺粮食时,才知道粮食要多重要有多重要。若风调雨顺,自然五谷丰登;遇凶旱水溢,甚至颗粒无收。所以,丰年要想到歉岁,平常之日要想到非常之时。首先就是种好庄稼,“田野荒”何以“仓廪实”,“百姓虚”何以“府库满”。其次,就是节约粮食,谚云“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又曰“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总而言之,吃饭问题,要从长计议。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白苞芹
分布:兰州、陇南、甘南、临夏、定西
简介:白苞芹,多年生草本。花期7-8月,果期9-10月。根或全草入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散瘀等功效。全草可提取芳香油。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