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这个故事是从公元前688年开始的:“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左传·庄公六年》)
当时,楚文王攻打申国,要从邓国经过。楚文王是邓国国君邓祁侯的外甥,邓祁侯就把他留下来设宴招待。邓祁侯有三个大臣也是他的外甥,叫骓甥、聃甥、养甥,看出楚文王不怀好意,就请求邓祁侯杀掉楚文王。邓祁侯不同意。三个外甥说:“将来灭亡邓国的,必定是这个人。如果不杀他,后悔就来不及了。要及时杀掉他。如果要杀他,现在正是时候。”邓祁侯说:“要是把他杀掉,人们就会唾弃我。”三个外甥说:“如果您不听我们的话,国家都灭亡了,您还在乎被人唾弃吗?”最终,邓祁侯也没有听三个外甥的话。楚文王攻打申国返回时,就攻打了邓国;十年后,楚文王再次攻打邓国,邓国就灭亡了。公元前678年,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杨伯峻认为,“噬齐”是当时的俗语。齐,通“脐”,即肚脐。“噬齐”即用嘴去咬自己的肚脐,意谓够不着,咬不到。后世则以“噬脐”或“噬脐莫及”为典,比喻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叶梦得诗《怀西山》:“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世上没有后悔药。颜真卿诗《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纳兰性德《山花子》词:“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王昌龄诗《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字字悔,句句恨,但已于事无补。
当一个人说“悔不当初”时,他可能已经失去了机会。当初自以为是,小错铸成大错了,捶胸顿足又有什么意义呢;当初不当回事,小事垒成大事了,痛哭流涕还有什么作用呢?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短毛独活
分布:兰州、陇南、天水、甘南、临夏、定西、平凉、武威、张掖
简介:短毛独活,多年生草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可用于花境、林荫、水岸等绿化。根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等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