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道今】
《荀子·不苟》:“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àn,同‘暗’)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鰌(qiū)不如盗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别人所厌恶的,我也厌恶它。对那富贵的人一律傲视,对那贫贱的人一味迁就,这并不是仁人的感情,而是奸邪的人用来在黑暗社会里盗取名誉的做法,用心再险恶不过了。所以说:盗取名誉的人还不如盗取财物的人。田仲、史鰌这两个人连盗贼都不如。
田仲、史鰌是怎样的两个人,让荀子如此鄙视呢?田仲是战国时齐国人,他的哥哥在朝中做官,俸禄高达几万石,但田仲既不出去做官,也不接受哥哥的周济,只靠自己种菜维持着清贫的生活。史鰌,也叫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他屡次规谏卫灵公重用蘧伯玉而不用弥子瑕,但卫灵公始终不听。史鱼将此视为自己作为臣子的过失,临死时叮咛儿子在他死后不要成殓,以示惩罚自己。卫灵公知道后,深受感动,就重用了蘧伯玉,辞退了弥子瑕。两个人的异常举动,在当时曾博得不少人的称赞。但荀况认为,这纯粹是拙劣的“盗名”之举。
后人即以“欺世盗名”为典,形容欺骗世人、窃取名誉。鲁迅先生当初以“邓当世”的笔名发表的揭露文坛丑事的杂文《大小骗》中就说:“‘欺世盗名’者有之,盗卖名以欺世者又有之,世事也真是五花八门。然而受损失的却只有读者。”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名于世,并无不当。问题是,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获得。靠抄袭,能获得文名吗;靠弄虚作假,能获得政声吗?装忙,能表明敬业吗;装穷,能表明廉洁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其实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却被很多人理解为最笨的方式。所以就有了投机取巧的人,有了虚张声势的人,有了哗众取宠的人。无论什么名,如果是虚的,对谁都一钱不值;无论什么虚名,一旦被戳破,就会让人无地自容。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高山露珠草
分布:兰州、陇南、天水、甘南、定西、临夏、平凉、武威
简介:高山露珠草,草本。花期6-8月,果期7-9月。全草药用,具有养心安神、消食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