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宣传教育  >>  廉洁文化  >>  廉政文化  
牛刀割鸡 | 千里马上磨道——大材小用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发布时间: 2025-09-27

        【说古道今】  

        孔子有一个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称,“孔门十哲”之一。他任鲁国武城宰期间,推动礼乐教化,境内常能听到“弦歌之声”。《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段是说,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听到了弹琴唱诗的声音,就微笑着对言偃说:“杀一只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大刀呢?”言偃答道:“以前我听老师您说过,‘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言下之意是,我之所以“割鸡而用牛刀”,完全是按照您的教导做的啊。孔子听了,便向弟子们说:“同学们,言偃说的话是对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朱熹《论语集注》:“治有大小,而其治必用礼乐,则其为道一也。但众人多不能用,而子游独行之,故夫子骤闻而深喜之。因反其言以戏之,而子游以正对,故复是其言,而自实其戏也。”礼乐之教是大道,武城不过一小邑而已,故孔子有“割鸡焉用牛刀”之戏言。

        治理的地方虽有大小之别,但以礼乐来教化百姓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孔子说的是玩笑话,言偃却是从正面来回答的;所以孔子又肯定了言偃的话,并澄清自己刚才所说是开玩笑。后世即以“牛刀割鸡”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耗费大力气,或者做平常事不必做出大动作。王充《论衡·自纪》:“牛刀割鸡,舒戟采葵,鈇(fū)钺裁箸,盆盎酌卮,大小失宜,善之者希。”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相称原则,一不能大材小用,二不能小事大做。大材小用,除了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以外,不会得到一丝一毫的额外收益,民间所谓“千里马上磨道”就属于这一类。小事大做,表现为兴师动众,大张旗鼓,一味追求轰轰烈烈的场面感,最典型的就是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民间所谓“拉大旗做虎皮”就属于这一类。

(尚之)


        【草木清芬】

   

        名称:长叶胡颓子

        分布:陇南、天水、甘南

        简介:长叶胡颓子,常绿灌木。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4-5月。果实可食用及酿酒,枝条可作农具柄。根、叶药用,具有止咳平喘、活血消肿的功效。 

(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清廉雄关
公众号
清廉雄关
视频号
清廉雄关
抖音号
清廉雄关
快手号

Copyright 嘉峪关纪检监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共嘉峪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嘉峪关市监察委员会

陇ICP备13000397号      甘公网安备62020102000087号